政策理论

    理论研究 首页 - 政策理论 - 理论研究 - 正文

    “九二共识”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9-04-17 作者: 点击量:

           “九二共识主要是指1992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九二共识产生的历史背景

    由于历史的原因,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暂时处于分离状态。随着形势的发展,台湾不得不调整其对大陆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三不政策,于1987年11月开放台湾居民赴中国大陆探亲,使得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海基会董事长由辜振甫担任。

    1991年4月28日,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陈长文访问北京,并于次日与国台办副主任唐树备会谈。唐树备提出,在处理海峡两岸交往事务中,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也反对一国两府以及其它类似的主张和行为。并提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陈长文则提出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一部分,并建议在一中之下,加上对等互惠,相互尊重。唐树备表示相互尊重没问题,但对等互惠还要研究。

    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由前上海市长汪道涵为会长。由此,海峡两岸以海基会海协会会谈的形式,继续进行商谈与交流。

    “九二共识产生的过程

    1992年3月22日至27日,海基会法律服务处处长许惠佑等6人赴北京,并于23日至26日与海协会的李亚飞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开办海峡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问题进行第一次工作性商谈。商谈中,海基会方面曾一度主张,在解决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中,比照国家间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做法来处理大陆公证书在台湾的使用;在解决开办两岸挂号函件业务问题中,则援引国家间通邮的做法。海协会方面的立场可概括为: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并愿意听取海基会和台湾各界的意见。

    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决议:一、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中共当局认为一个中国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来统一以后,台湾将成为其辖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台湾方面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但目前之治权,则仅及于台澎金马。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二、民国38年(公元1949年)起,中国处于暂时分裂之状态,由两个政治实体,分治海峡两岸,乃为客观之事实,任何谋求统一之主张,不能忽视此一事实之存在。三、中华民国政府为求民族之发展、国家之富强与人民之福祉,已订定国家统一纲领,积极谋取共识;深盼双方均以务实的态度捐弃成见,共同合作,为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一个中国而贡献智慧与力量。由此可知,台湾是把一个中国涵义解读为代表权,即谁代表一个中国。其实,代表权不是一个中国的内涵,它是一个中国内涵之外的课题,因为它不是一个中国的本质属性。而概念的内涵,是反映于概念中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1992年10月26日至30日,许惠佑与海协会咨询部副主任周宁,继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在香港举行第二次处长级工作性商谈,这就是产生后来九二共识争议的九二香港会谈。

    香港会谈时,海协会希望先就一个中国的议题,达成协议。为此,海协会提出五项表述方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方案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对两岸公证文书使用(或其它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对此,海基会亦提出五项文字表述方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方案是:鉴于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在两岸共同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认为必须就文书查证(或其它商谈事项)加以妥善解决。海协会对此不能接受,海基会随后又提出三项口头表述方案,最有代表性的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并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会认为该方案表明了海基会谋求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虽然提出对一个中国涵义的认知各有不同,但海协会历来主张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因此,可以考虑与海基会以上述各自口头表述的内容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

    同年11月3日,海基会致函海协会,表示已征得台湾有关方面的同意: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述。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表示同意以各自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并将海协会的口头表述重点函告海基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它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

    12月3日,海基会函覆海协会:鉴于两岸文书查证两岸间接挂号信函查询与补偿是两岸中国人间的事务,问题悬系多时,不但影响两岸人民权益,且使人民对于交流产生疑虑,诚然遗憾!”“台湾方始终认为:两岸事务性之商谈,应与政治性之议题无关,且两岸对一个中国之涵义,认知略有不同。台湾方为谋求问题之解决,建议以口头各自说明。至于口头说明之具体内容,台湾方已11月3日发布之新闻稿中明白表示,将根据国家统一纲领及国家统一委员会本年8月1日对于一个中国涵义所作决议加以表达。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以形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由此可见,香港商谈的主要成果是两岸达成了一中共识,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可简称为两岸一中两岸一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一是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终极统一。虽然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台湾提出一中各表,强调各表;大陆强调一中,这是分歧点,当时没有讨论,采取搁置争议,重在求同存异,即求一中之大同,存各表之小异。然而,这一共识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海协会和海基会继续会谈奠定了政治基础,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弹性空间。

    “九二共识一词的提出及其被认同

    香港商谈中双方达成的两岸一中既确认了双方的共同立场,又搁置了双方的政治分歧,是双方发挥政治智慧、照顾各方利益的结果。正是在这一政治基础之上,1993年两岸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为打开两岸政治僵局展露一线曙光。

    但此后,国、共两党之间,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分歧与斗争并没中断且不断升级。1993年年底的APEC会议上,双方就一个中国的内涵再次引发争议;1995年李登辉访美,两岸也为此进行了激烈斗争;1997年香港回归后,台湾当局为摆脱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的印象,于1999年抛出特殊国与国关系,导致两岸两会商谈全面中止。此后,台湾方面不断重申九二香港会谈中达成的两岸一中共识就是一中各表;大陆则强调一个中国

    为了打破僵局,2000年4月28日,台湾陆委会主委苏起首次提出九二共识这个名词,用以在字面上替代国民党自1992年至2000年间使用的一中各表之内涵。(苏起创造九二共识名词之前,两岸关于九二会谈的政府公文或学术作品中,都不曾使用九二共识来概述九二会谈成果。)九二共识这一新名词被苏起提出之后,就被用于概括九二香港会谈中,海峡两岸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见解或共识,它不但得到了国、共双方的认同,也得到美国的认同。后来,苏起曾表示,他提出九二共识,意在同时涵括国民党主张的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民进党的各自表述、中国大陆的一个中国等不同立场,以模糊性的概念让各方解释都有交集,以便两岸关系解套与发展。他还曾对媒体公开解释说,以九二共识取代与包装一中各表,主要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不喜欢各表,而即将执政的民进党无法接受一中;自创九二共识,是为两岸在两国论后关系解套、民进党执政后继续交流沟通而营造双方均可接受的共同点。

    2000年5月20日,台湾民进党执政后,拒不接受一中原则,也不承认有所谓的九二共识,并且在岛内掀起了一场去中国化运动,在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使得海峡局势渐趋紧张。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首先明确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认为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同时他也尖锐地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困难的症结,在于台湾当局拒绝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胡锦涛还强调: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

    虽然泛蓝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在九二共识的认识上仍有不同,但在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前提下,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先后在2005年访问大陆,并与中国商谈两岸关系及两岸事务。2005年胡连会期间,两党领导人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共同宣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建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促进两岸三通、促进终止两岸敌对状态等。这表明,国共两党经过20多年的互动摸索后,在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上终于达成一致,实现了对接,标志着中共关于两岸同属一中的政策思想在实践中走向成熟。同年5月12日胡宋会《会谈公报》文件,在九二共识括号内注明两岸一中新简称,即写成九二共识(两岸一中),没有明确提到一中各表,故九二共识又改称九二一中共识

    2008年,台湾实现第二次政党轮替,国民党重新夺回执政权,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重回九二共识。国民党的基本立场是: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开创两岸和平。马英九在5?20就职演说中指出,九二共识是两岸的共识,并重申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两岸之间的和平谈判,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海峡两岸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来源:《统一战线100个由来》)